来源于:设计院平台
发布时间:2017-07-28
点击量:163次
又是一年毕业季,南海进入招揽人才的黄金期。而一场人才争夺战已在国内二三线城市打响。
短短几个月内,成都、西安、郑州、义乌等城市均出台了优厚的人才政策,加码人才引进和集聚。5月底,西安出台关于打造“一带一路”人才高地的23条人才政策;6月底,浙江义乌发布人才新政二十条;7月,成都在产业新政“50条”中推出6条人才集聚培养新政。
这些人才新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那就是加强了对本科人才的覆盖。义乌的20条新政专门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的引育体系,从高端的“千人计划”人才到本科大学生全覆盖;西安向在本地读书的几十万高校学子发出邀请,并制定了留住大学生的五年计划,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落户西安;成都人才新政则规定,本科毕业来蓉即可落户。
这样的政策对同样在大力引才的南海具有启示意义。所谓“不拘一格降人才”,不仅体现在引才留人的形式灵活上,也表现为引才的对象要广泛包容。人才政策除了要服务于城市产业发展中最难问题的解决,更要满足于大范围内产业与企业面临的共性基础需求。
笔者在采访过程中曾听到多位南海企业家抱怨,院士、博士等高端人才团队固然珍贵,但企业更为迫切需要的是技术、设计、管理、营销、行政等中层或中端人才。这类人才多是全日制本科生及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。企业在实际运营操作层面遭遇的管理、技术难题,多有赖于他们化解。可见,本科生等中端人才在南海存在不小的缺口。而这需要更多元的人才政策弥补。
另外,从人才集聚的角度看,哪类人才更容易产生集聚效应?相比于高端人才,基数更大的本科生更可能成为集结在南海的外来人才主流。截至去年底,南海常住人口数达到了271万,是佛山五区中人口最多的,其在校生人数增幅也较为可观。要保持南海常住人口增长优势,进一步向制造业释放人口集聚红利,显然吸引、留住基数较大的本科生、专业技术等中端人才,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策略。
其实,当下佛山以及各区引入中端人才的意识不断复苏,已开始将政策向这类人才倾斜。去年佛山出台《佛山市重点产业人才引进培育暂行办法》,政策首次对本科生倾斜。新政将引入人才分为A、B、C三个类别,其中C类人才涵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、本科生及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,他们将享受相应福利。而禅城区今年出台的人才公寓政策,更是强调“不唯学历、不唯年龄,只唯才”。
相较之下,在高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已有成熟政策体系的南海,针对中端人才的政策仍存在一定的真空。接下来,南海可以对政策进行适度的调整,在瞄准获得国家级奖项等的产业领军人物、国家“千人计划”入选者等高端人才之外,也要向更多的本科生中端人才抛出绣球。
南方日报 吴欣宁